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x
提及养殖业,多数人首先想到猪牛羊等传统品类。而今年以来,新安镇硕项村康鼎家庭农场负责人付电兵却跳出传统框架,瞄准蟾蜍养殖这一特色领域,为乡村增收开辟了一条生态新路径。
近日,康鼎家庭农场的50亩蟾蜍养殖基地内一派忙碌景象。付电兵正带领村民们忙着捕捞蟾蜍,经过6个月的悉心培育,这批“生态宝贝”已迎来收获季。“蟾蜍喜阴湿环境,单一养殖效益有限。”付电兵摸索出的“以种带养、以养促种”立体模式,成为基地的核心竞争力 —— 养殖池内套种着上海青、玉米、黄豆、水稻等作物,青翠的植株为蟾蜍遮挡烈日,蟾蜍的排泄物则化作天然有机肥滋养作物,其捕食害虫的习性更省去了农药投入,实现种养效益双向提升。
“3月份投苗后先种上海青,收完上海青种大豆、玉米,6月下旬再栽水稻。”付电兵的话语里满是底气,“立体养殖让土地‘不空闲’,既赚蟾蜍的钱,又拿农作物的收益。”别看蟾蜍外形不起眼,但却是浑身是宝的“金疙瘩”,其蟾酥、蟾衣、蟾头等均可入药,属名贵中药材,每亩地可养殖蟾蜍约1万只。
效益账更是一目了然。“第一年每亩投入一万四五千元,亩产能达到1500斤,按15元一斤的收购价算,收益非常可观。”付电兵算起经济账时笑意盈盈。
“一只蟾蜍带活一方经济”并非虚言。如今,这个蟾蜍养殖基地已成为周边村民的“就业驿站”,带动50余名村民实现就近就业。“从春天进行育苗、除草喂料,到种菜种粮、田间管理,活儿不少但离家近。”村民庞丽华边忙活边说,基地的工作让她既能照顾家庭,又能稳定增收,“对我们老百姓来说,这真是实实在在的好处。”
从特色养殖到立体种养,从个人致富到带动乡邻,硕项村的蟾蜍养殖不仅蹚出了生态循环的新路子,更织就了一张惠及村民的致富网,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动能。
|